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讓一堂公開授課實踐成為校長教學領導的支點

一、前言 : 營造「少即是多」的課堂風景 「我國中的時候參加童軍團常去露營,我們團長曾經告訴我,一個成功的團長就是把涼椅攤在帳篷旁邊躺著,然後他的小朋友把事情全部做好,煮出一套可以吃的美味餐點。今天,我剛開始不太了解,教學者跟學習者的互動,怎麼也沒講什麼,學生就在那邊做。後來仔細看,這個地方是一個 challenge ,是一個 highlight ,剛剛教學者說還是有點不夠寧靜,可是我覺得這對六年級來講,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 觀課者 A) 「我剛剛花時間計算了一下,在兩節課的記錄中,校長的解釋說明跟提示合計起來只有 14 次,提示花了 6 次。換句話說,他的話非常精簡,這精簡的教學,才有辦法讓孩子在整堂課裡,完全沉浸在學習之中,我相信這是非常重要的 …… ,」 ( 觀課者 B) 這是一堂和老師們以前熟悉的課堂風景,有著迥然不同的觀課體驗。以前的課堂,老師滔滔不絕的述說,總是盡可能說清楚,講明白;但在這堂公開授課,我控制了說話的慾望,我站在前端,打開我所有的感官,安靜地觀察孩子們的姿態、眼神,傾聽孩子們的話語,我側身想聽見每一個思考所發出的聲音。我害怕說話,深怕我的發言,打斷孩子們的思緒,我把說話的時間留給孩子操作和思考。我在詮釋一種「少即是多」的教育信念,我提醒自己要「少說、少教」,要「多聽、多學」,要讓學生更專注於學習,讓有效學習發生。 當今台灣教育思潮已轉移進入社會建構主義的脈絡,課堂教學風景開始質變。但教師面對陌生的變革總是充滿不安和恐懼,如果能夠協助教師在改革浪潮中,親身體驗和看見課堂真實的不同畫像,這能讓老師們安心;而更重要的是要協助老師們覺知差異 --- 過去和現在,在反思中建構未來可能的行動。這堂「少即是多」的公開授課詮釋,呈現不同以往的課堂風景,開啟老師觀察另類課堂的框架。 二、和教師協作的公開授課 : 建構同儕性 校長的公開授課除了是另類課堂呈現外,更重要的它可以是一種和教師「協作」的展現,和老師一起面對新的改變,理解老師們的害怕和困難,唯有真實理解老師們的困難,改革才有可能。 為了破除老師認為校長在作秀的觀感,在公開授課之前,我邀請了教師們和我一起共同備課。且在公開授課前入班和教師協同上了近 10 節課。透過公開授課和教師進行對話,並將教學中內在的慎思和實踐智慧,轉化為精煉的文字反思,和共學夥伴分享。這種較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