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ㄇ」字形座椅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的意涵

圖片
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課堂中,最常見的座位是「ㄇ字型」排列的做法。這種課堂教室物理環境從傳統「排排坐」轉換為「ㄇ字型」坐法,創造了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的一個圖像世界 --- 是一幅簡化世界的圖畫。此圖像世界告訴我們「ㄇ字型」排列的課堂才是學共實踐教室典型的、常態的座位模式;這種典型的常態的模式,可能以想像、隱喻和敘事的方式儲存在我們的腦中,且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並成為我們用以理解學習共同體世界的故事、理論。 但圖像世界會隨著脈絡、人們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社群而改變,這不僅是一種有形空間的改變,更重要的隨著這種物理空間的改變,其所創造出的 心理環境 / 視覺空間 、 學習活動 / 學習文本 、和 師生關係 / 權力運作 等情境意義的改變。學習共同體實踐的教師,如果對教室物理空間改變背後的意涵能有所思考和理解;同時透過這份理解和覺察,對照自己潛藏的「靜默知識」,才不會遭遇徒具形式的課堂空間改變危機,而讓教室學習共同體哲學的實踐具有更多元圖像世界的可能性。 本文嘗試剖析教室中ㄇ字型座椅排列背後具有的意涵,筆者認為至少具有以下三種 : (一)    課堂權力運作 / 師生關係的改變 傳統排排坐的教室,教師往往位於教室的正前方,因此,教師是全班學生目光集中的焦點,再加上教師往往站著俯視學生,學生必須微微仰起頭看著老師,這種放射狀集中的目光、和教師從上往下俯視的視角,讓教師成為課堂權力的中心;久而久之,學生習得並成為權力的從屬,慢慢的被制約成為課堂被動的等待者。再者,課堂正前方的黑板,也因此種視線集中,讓黑板具有權力中心的意涵,所以黑板被神聖化、權力化,成為另一種教師權力的「替身」,黑板本身具有學習思考可視化和交流的載具功能,慢慢的成為課堂中教師專用的權力化身。 ㄇ字型教室座位的安排,其中一種意義在讓教師權力「去中心化」。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學生們目光的中心。坐在ㄇ字型位置上的學生,他抬起頭來首先看到的是他前方 / 對面同學的臉 / 目光,它創造了學生視線交流,這種交流成為培養學生互學的基礎;而除了學生正前方目光交流之外,當需要對話時,兩旁同學成為相互聆聽 / 相互學習的夥伴,這種座位安排創造、鋪陳了那種相互關照、似有若無的學伴關係。 因此,在ㄇ字形座位的教室,教師必須學習不要久站講台 / 前方。教師可以搬張椅子坐下來,在教室前方、左方、後方,甚至隱身在學

學習共同體的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

一個圖像世界是一幅簡化世界的圖畫。此圖畫是透過典型的、常態的故事、理論、或模式獲取,這些典型的常態的故事,常以想像、隱喻和敘事的方式儲存在我們的腦中。是我們用以理解世界的故事、理論,但常常是無意識的。圖像世界會隨著脈絡、人們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社群而改變 (Gee , 2011) 同樣的,我們在實踐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隨著我們所處的脈絡、社會和我們所處的社群,會在腦中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圖畫世界。當我們彼此在論述、言談學習共同體時,在腦中可能浮現的畫面為 : 「ㄇ」字型的教室、小組討論、安靜 / 全神貫注 / 即興 / 全然接納 / 差異的傾聽、師生對話與分享、教師少說多聽、平等友善的氛圍 / 空氣、挑戰的學習、「『啊哈 ! 我懂了 ! 』『啊哈,怎會這樣 ? 』及『啊哈 ! 好棒的想法』」等的讚聲言語、「請問這裡該怎麼做 ? 」的提問 ( 不會的人請教會的人 ) 。這些畫面是我們相互裡解學習共同體實踐的基礎。 我們也必須去思考上述這些簡化的學共圖像世界,它在課堂實踐的場域建構了怎樣的「意義性 (significance) 、活動 (activities) 、認同 (identities) 、關係 (relationships) 、立場與策略 (politics) 、連結 (connections) 及符號系統 (sign systems) 」等七項任務 (Gee,2011) 。 例如當我們將教室的座位從傳統的排排坐轉換為「ㄇ」字型座位時,實踐者 / 教師必須思考 : 「ㄇ」字型的座位安排具有怎樣的意義 ? 這樣的座位可以創造怎樣的活動 ? 這樣的座位被學生 / 教師 / 家長認同嗎 ? 這樣的座位安排創造了師生間怎樣的社會關係 ? 這樣的座位安排和進行的學習活動 / 文本產生了怎樣的連結 ? 這樣的座位安排創造了怎樣的師生關係 ? 對課堂中的權力運作產生怎樣的影響 ? 這樣的座位安排是否讓某種符號系統或信念占了優勢 ? 學共的實踐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理念的實踐,透過對簡化「學共圖像世界」的剖析、質疑、設問,學共實踐才可以避免只有形式、只有形體,但缺乏基本哲學翻轉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