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學校/教室空間的再概念化---論學校/教室空間的私有化

一、前言 傳統課堂中,教師是教室 / 權力的中心,是教室中的「國王、王后」,教師潛意識將自己置於權力運作核心,習慣運用規範性常規進行管理;教師也習慣於單兵作戰,同事成為歐用生教授 (2018) 說的「只是牆的隔壁的那個人。」這種文化現象促進了教室空間的「私有化」,同時成為一種權力運作和象徵的場所。 教室空間被教師「私有化」,學校的許多其他處所也被「私有化」,成為一種權力的象徵。校長室成為校長專屬辦公的地方,除了行政人員洽公進出外,會進入校長室的人,如果是一般教師,不是因事被約談,恐就是為校務來跟校長陳情反應;如果是家長,那更高機率恐也是為了反應孩子的學習而來。從進出校長室的人和處理的事情來看,讓校長室成為了權力的核心。 除了教室、校長室,其他像行政辦公室、教師休息室等也都有著不同於圖書室 ( 館 ) 、視聽館的權威存在。學生進出行政辦公室、教師休息室,通常都會要求在門口喊一聲「報告」之後才能進入處所。學校大人 / 教師透過一套套的規訓在管理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地融入學校的管理機制。 二、學校空間意涵的再概念化 課堂 / 學校這樣一個場所,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往往是在一定密度之中難以避免權威與權力灌輸的政治空間與場所。既然課堂 / 學校就是政治空間,那麼重要的不是去排除棲身於課堂的權力與權威,而是根據教育過程探索,對這種空間所具有的權力和權威「再概念化」,重建這種權力與威權的關係。 佐藤學認為 : 學校是基於公共使命 (public mission) 與公共責任組織起來的場所,教師是承擔這種公共使命與責任的專家。學校的公共使命及責任有兩個含意 : 一在於「不放棄任何人,保障每位孩子的學習權利,提高其學習品質」,並同時透過「追求品質與平等」,為形塑「民主主義社會」做準備;公共性還有第二個含意是學校作為公共空間 (public space) 而開放。公共性是一種空間概念,學校和課堂的空間是一種對內對外開放,多樣的生活與思考方式借助對話性溝通得以交流的場所 ( 黃郁倫 ( 譯 ) ,原作者 : 佐藤學 , 2013; 鍾啟泉、陳靜靜 ( 譯 )( 原作者 : 佐藤學 ), 2012) 。 從佐藤學對學校公共空間的論述,給了我們對學校空間再概念化的基礎。首先,學校空間是為提高學習品質的處所,即各類處所仍然是以達成學習為目標。因此,若我們認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