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12年國民基本教育公開授課的再意義化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仍然是帶著鐐銬跳舞的教書匠,教師徘徊的靈魂已經跟不上腳步 ( 佐藤學 & 秋田喜代美, 2009) 。 ( 陳靜靜 ( 譯 ), 2013) 教育部宣布自 108 學年度起將逐年實施 12 年國教,頒布的總綱中揭櫫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日本學者佐藤學有鑑於學生逃離課堂的嚴重性,因此提出學習共同體的哲學,其認為在勉強中,不會遇見任何新事物,也不會與任何人交談;相反的,學習是經營與人、事、物的相遇與對話,也是與他人思考或情感的相遇與對話,更是與自我的相遇與對話。學習是透過與事物對話 --- 構築世界;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 --- 構築同伴;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 構築自我,實行三位一體「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 ( 黃郁倫 & 鍾啟泉 ( 譯 ), 2012) 。佐藤學關於學習關係的論述,營建了學生自發學習、課堂互動、共好的學習的圖像。在這兒我們看到了「學習共同體」哲學和 12 年國教理念契合的關係。 為了實踐「自發、互動和共好」的理念, 12 年國教總綱中明確宣示:希望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能從偏重「教師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單向教學模式傳統,轉成根據核心素養、學習內容、學習表現與學生差異性需求,選用多元且適合的教學模式與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與同儕合作並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 教育部 , 2014) 。從總綱揭櫫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從「以教定學」轉為「以學定教」的課堂翻轉,要如何改變偏重「教師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成為「以學定教」的課堂 ? 這對教師無疑是一種典範的轉移和激進的改革,而典範轉移,卻關係教師專業信念的轉變。在過去的師培和政策 ( 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 ,教師們都是在技術理性思潮的脈絡中發展,習慣追求教的有效率 / 效能的課堂風景,課堂的風景早已習慣透過行為改變技術、資訊技術媒體的工具性策略讓教學更具吸引力,教師是以工具理性思維的信念在決策課堂教學的進行。因此,課堂研究也都專注於觀看教師如何教,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