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授課的再意義化


教育部2014年頒布12年國教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為了實踐「自發、互動和共好」的理念,12年國教總綱中明確宣示:希望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能從偏重「教師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單向教學模式傳統,轉成根據核心素養、學習內容、學習表現與學生差異性需求,選用多元且適合的教學模式與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與同儕合作並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教育部, 2014)。從總綱揭櫫的教育理念,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從「以教(教學者為中心)定學」轉為「以學(學習者為中心)定教」的課堂翻轉,要如何改變偏重「教師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成為「以學定教」的課堂?這對教師無疑是一種典範轉移和激進改革,而典範轉移卻關係教師專業信念的轉變。
因此,為促進教師信念轉變和課堂翻轉,總綱中提到:教師是專業工作者,需持續專業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教育部, 2017)。就此而言,「公開授課」的專業發展路徑,成了教育部期望轉化教師傳統課堂的實踐策略。於是各級縣市政府為了落實公開授課,紛紛制定了學校公開授課的辦法或規範,期能藉由公開授課,落實教師專業對話,形塑同儕共學之教學文化;及深化教師專業內涵,鼓勵課堂研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8)。例如新北市訂定了「各級學校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規定暨獎勵實施計畫」,其中規定因應新課綱於108學年度正式實施,全市所屬各級學校教師(含校長)公開授課達成率應為100%。各校公開授課人員應於實施公開授課前,提出「教學活動設計表件」供觀課教師參考;觀課教師應於公開觀課結束後1週內繳交「教學觀察紀錄表件」;授課人員應於公開授課結束後2週內繳交「教學省思心得表件」。新北市的公開授課規定是以數字和文件產出的工具理性思維在管理學校和教師,但對於12年國教公開授課的派典理念如何轉化呈現在課堂裡,進而誘發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反而未提供配套措施和資源。
根據筆者在學校場域的觀察,學校行政或老師在面對12年國教課綱的公開授課,和為了回應於政府剛性的規範,於是移植和沿用過去技術理性思潮派典中專注於觀察教師教學發展的觀課表件,然後把過去「教學觀摩」一詞置換成現在的「公開授課」。於是,教師們在忙碌的教學中,仍要撰寫公開授課的各種表格和教學設計,這種文本式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方案,成為一種教育/學校行政管理教師的制度。吳麗君 (2018)指出: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規定校長和老師每年應舉辦一次公開授課,這個來自校外的剛性規範的確已經在學校現場發生了相當的影響;但校內的帶動方式卻深刻影響公開授課開展的紋路和質地。
改革是一個旅程而非一張既定的藍圖(吳麗君, 2018),而學校面對改革旅程,需要細細耕耘,建構公開課的新文化。研究者認為108課綱公開授課背後的理念推動,數字填報、表件填寫和堆疊,無法促進課堂風景的質變。如要追尋課堂風景的質變,我們需要另一種描述的方式。授課者記敘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對教材、對自己的反思,和以實踐課堂裡「存於當下實踐者的感覺與意識」的故事紀錄/敘事,唯有這種創造課堂本真性(authenticity)/作者性(authority)的敘事,可以和教師主體相遇,教師內在的省察、選擇、判斷等過桯才能展現出「真實的生活經驗(lived experience)」,然後可以促進教師主體有所覺知,才能體現每位教師獨特的實踐性智慧(于莉莉())2016;黃郁倫()2014;鐘啟泉()2003)
參考文獻:
Heidegger, M., Macquarrie, J., & Robinson, E. (1962). Being and time. 
于莉莉(). (2016). 教育方法學(原作者:佐藤學).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马克斯·范梅南. (2008). 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Pedagogical Sensitivity and Teachers Practical Knowing-in-Action].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 01), 2-20. Retrieved from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Index/bjdxjypl200801002

卯靜儒. (2015). 改革主體的詮釋現象學初探: 以學習共同體為例. 市北教育學刊(49), 55-78.
佐藤學. (2003). 課程與教師(鍾啟泉譯).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1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黃郁倫(). (2013). 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
 台北市: 天下雜誌.
歐用生. (2017). 校長學習即領導 —校長的學習與學習領導. In 中國教育學會 (Ed.), 教育新航向---校長領導與學校創新 (pp. 27-52). 臺北市: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ㄇ」字形座椅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的意涵

悼念恩師---歐用生教授

日本濱之鄉小學脇坂圭悟老師五年級社會課公開課及議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