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實踐課堂的幸福密碼-師與生協行共感的旅程

 

民國100年我來到日本學習共同體聖地--濱之鄉小學參訪,這次參訪的夥伴是台灣第一次、第一群接觸學共的教育工作者。濱之鄉小學創校校長大瀨敏昭用生命辦教育,創造出一個人人安心、信賴、相互關懷的學習校園,歷任校長辦學背後的哲學,也就開啟了我日後身為一位校長時追求的學校風景和學習旅程。

擔任校長10餘年來,我經常在許多的課堂中不斷地穿梭、探究,在找尋一個可以讓師生棲息、安生的方略,最近的六年,在課堂師生互動脈絡中,隱約看到一些規則和方略。這些方略我將其稱為【幸福課堂密碼】。幸福課堂密碼的核心就是教師要成為課堂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者」,教師要透過反思性實踐智慧和課程慎思,細膩的設計課堂中的環境和學習。

 幸福課堂實踐密碼一:設計環境

設計環境是要透過「安心、信賴、互惠和共學」的關係營造,創造出師生在課堂中一起生活、一起呼吸,在情感上產生共振、在氣息上能有共鳴的關懷學習(caring learn)課堂。

1.安心的課堂

安心的課堂能夠創造出一個讓孩子安心學習的環境。無論孩子做什麼、說什麼,只要跟學習有關的行為和語言,都是可以自主的表達,不用擔心被嘲笑、被責罵。安心的環境對學力低的孩子學習更重要,因為安心,所以孩子敢放手挑戰自己,安心是挑戰學習的基礎。

2.信賴的課堂

信賴課堂營造的第一步是老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學習。不管學力高低,老師要看見和相信孩子的可能;而第二步就是孩子們也要彼此信賴,要讓孩子處於平等、公平的地位,彼此相互接納、等待、包容與理解。信賴的課堂是以「我()」第一人稱的語言進行的交流,是在「團體中看見自我、在我中看見團體」的課堂。

3.互惠的課堂

互惠課堂是學習共好的追求。因為共好,當學力低的孩子主動拋出求救時,學力高的孩子要解說,會促進深刻的思考和符號表徵的轉換,因而在共好歷程中,兩者都有了更高的學習品質。這種互惠的課堂會讓學生樂於分享發現、分享發現的驚喜、更會讚賞彼此的差異

4.共學的課堂

課堂不是只有學生間共學、師生間也要共學,教師要拋棄制度性全能的教師面具,要從講壇/講台上走下來,和學生一起學習,承認我不會,讓自己成為活生生的一個人,老師要要用第一人稱的「我」出現在課堂中和學生一起學習。

 透過上述這樣「安心、信賴、互惠、共學」的關係環境營造,讓師生在課堂情感相互交流、氣息相互共鳴,就可以創造課堂中關懷學習的【生命共同體】。

 幸福課堂密碼():設計學習

「設計學習」是指細膩地去思考、去選擇課堂上師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策略,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卓越的學習機會和成就。

1.      學習經驗

學習經驗並不是對所有孩子的學習總是有幫助的,甚至有些學習經驗,對某些孩子而言,如果加上時間的變項,對學習甚至是不利的,如過度競爭性的經驗、過度工具酬賞的經驗。因此,教師在進行經驗選擇時,需要課程慎思、需要反思性的實踐智慧

依據杜威的經驗論,對學習有利的經驗有兩種,一是互動性經驗,一是連續性經驗。互動性經驗是指在課堂中要能透過生生互學、小組討論分享,創造出人際關係的互動經驗;另一種是透過教材、教具,誘發孩子思考、操作,創造出「高峰學習經驗」。

而連續性經驗的設計是指在孩子的ZPD中,摸索、探究每個孩子透過他者協助下可以達成的學習,教師要能為孩子的學習搭建鷹架,引導孩子彼此互搭鷹架,而這種ZPD鷹架下的學習經驗是流動的,永遠朝更高的可能性前進。連續性經驗的另一個面向是要把學習的軸線要設定在更高的學習目標,要將學習目標設定在ZPD上緣,讓孩子有機會挑戰自我的極限。

2.學習策略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策略除了傾聽、串聯、回歸之外,我更想要強調的是在課堂中要創造孩子有更多運用「身體」進行學習的機會。課堂中除了五感的運用外,還包括給孩子自主運用身體、手勢的機會及權力。只要是和學習有關的身體和手勢,要留給孩子自主判斷、練習和運用的空間,減少透過常規、班經、語言命令,去規範限縮學生對身體的使用。

第二個學習策略是要在課堂中賞識差異。學習共同體哲學的課堂不是在追求同一,反而是差異,差異才能創造最大的學習。課堂中要鼓勵孩子「還有哪裡不同?」要讓孩子對【不同】感到驚嘆!感到佩服。

第三個學習策略是要慎思【事件】的處理,事件即是課堂中的插曲,是在課堂中突發的、預想不到的。教師要覺知事件的價值,並以像探險家那樣的心情去投入事件的串聯、回歸。這種對事件的覺知和投入,我將其稱為【邂逅即興】。而邂逅即興的關鍵,就是老師在課堂中要經常性的保留預想、偏見,讓自己留白,唯有留白,才能看到那種即興事件中通往學習中【幽微未明】的時刻和通道。

 學習共同體幸福課堂微笑曲線



實踐學習共同體可以為師生帶來課堂的幸福感。初始課堂改變的實踐,源於課堂中學習位置改變、協同學習、小組討論的開始,這種改變的興奮、新奇,往往帶給師生一種淡淡地幸福。而當實踐一段時間之後,當在傾聽、串聯、回歸方略上摸索時,有時老師會失去方向、會混屯、感到困頓,然後這種淡淡的幸福感就會下降,甚至感到痛苦。

但當經歷了這段摸索困頓的階段後,老師透過學習共同體哲學的內化,在課堂中越能創造孩子自主的運用身體、掌握即興、賞識差異之後,伴隨著孩子課堂上情意智性的學習成效展現,那種課堂的幸福感,就會像嗎啡一樣,讓你不能自已。你會發現和孩子在課堂上所進行共享、共感的學習旅程,會激勵你不斷的追求這種幸福課堂。換句話說:你的體內流著的就是學共的DNA,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學共的體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ㄇ」字形座椅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的意涵

悼念恩師---歐用生教授

日本濱之鄉小學脇坂圭悟老師五年級社會課公開課及議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