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共同體

關於學習共同體

黃珮雅

想像這畫面:「教室裡孩子們圍成幾個小圈圈,在細聲交談中又不失和諧,老師在孩子們之間來回,聆聽每一個孩子的發現與感動的話語,那孩子的眼睛炯炯有神,你知道的,那是打動人心的眼神。孩子們任何一個發問或發言,都會得到大家的接納和響應,老師的每句話也都會送到孩子的心裡,就像是吹皺一池春水,激起層層漣漪,老師的整體語言和每個孩子思考的起伏變化相吻合,且絲絲入扣,形成學習交響樂。」

我想,每個老師和學生都希望在上述的氛圍中學習。現在我們嘗試在做、試著摸索,即使這是一條逆襲之道,但是我們都知道怎樣的學習對孩子是最好的。

在課堂的改革中,引進三個要素:「活動」、「協同學習」、「分享表達」。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聆聽」和「相互回響」是學習共同體的軸心,逐漸培養孩子們之間的信賴和尊重。

在傳統的學習,學生是關起門來自我學習的,老師教什麼、聽到什麼就記下來,學習是孤獨的。倘若能與他人合作,讓不同的思想互相碰撞激起火花,體驗對方的思維,琢磨自己的思想,這樣才叫真正的學習。所謂學習,是與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也是與自己的相遇與對話。

幾乎所有小學皆為追求「優質的授課方式」,但結果卻是出現「厭學」的孩子。為了考試而讀書,孩子不曾親身體驗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己,存在對學習的空虛與冷感。在學校裡,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評,反覆多於創造,為什麼學習是為了未來,卻要犧牲現在?為什麼養成學習是為了獲得地位、財富、權力的價值觀,而不是為了自己?

老師在教學上,要依據三個原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尊重教材所隱含的內在學習發展性、尊重每一個教師自身所秉持的哲學。

成績只是結果,不是目的,課程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更豐富、提高學習的經驗。捫心自問,為誰而教?教學不應是填鴨式,老師要將「活動教學」、「協同學習」和「反省思考」納入課程。

學習共同體的公共空間,是透過聆聽他人的聲音,產生聆聽教育的學習空間;透過每一個人的思考、感情和微小差異,交織成各種學習的樂聲,進而譜出一手澎湃的學習交響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ㄇ」字形座椅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的意涵

悼念恩師---歐用生教授

日本濱之鄉小學脇坂圭悟老師五年級社會課公開課及議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