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實踐課堂中的言談(一)

         我們不但透過語言,而且在行動、互動、非語言符號系統、物體、工具、技術和獨特的思維、評價、感覺和信仰方式中一起使用語言,不斷地、積極地建構並重建我們的世界。語言有一種神奇的特性:在說話時,我們設計適應溝通情境的語言,而情境正是由我們說話的方式創建起來。我們的語言首先創造一種情境,然後再適應這種情境(自反性),語言和情境彼此「依存」相互促進,通過口語創造或建構我們周圍的活動、身分,和情境的世界(楊炳鈞()2011Gee, 2011c )課堂是透過言談(discourse)的實踐,因此,言談創造了課堂的情境;而情境也反身創造了課堂的言談。學共的表達與對話,創造了課堂的學習情境;而這樣的學習情境,協助我們發展這樣特殊情境的語言。

        我們利用語言使事物有意義,且以某種方式建構意義。學共課堂的安靜氣息、情感共振、即興實踐、差異覺知等在「實踐課堂」情境上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其中「聆靜氣息」是學習共同體實踐課堂呈現給許多觀課教師的第一個外顯現象。 

         在入班觀課中,仔細探究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言談,教師的教態:蹲低、少言、駐足、側身聆聽、眼神掃描學生學情,學生聆靜自我閱讀和思考、輕聲小組討論;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的聆聽,和對發言者的等待,上述這些風景都呈現了課堂的安靜的氣息。這種氣息是學共成熟實踐教師所營造,而觀課者入班觀課時可以用心去感受和師生一起呼吸和享受這種寧靜的課堂氣息。

        由於歷史和文化的作用,教師往往或多或少地按照常規模式或積累的經驗、信念來創造或建構這種活動、身分和情境。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課堂是一種課堂的翻轉,是一套改革,是一種語言系統(歐用生,2017,自強公開課議課),和傳統教學有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教師承繼著傳統教學所建構的常規模式活動、身分,就會和學共實踐課堂的活動、身分產生競合;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哲學過程中,從「言談(discourse)」的使用和覺察,就是實踐上很重要的方略。

參考文獻:

楊炳鈞(譯)(2011)。話語分析導論:理論與方法(原作者:Gee, J. P.)。中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Gee, J. P. (2011c).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3rd ed.). New York: Routledg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學習共同體實踐教室「ㄇ」字形座椅圖像世界(figured world)的意涵

日本濱之鄉小學脇坂圭悟老師五年級社會課公開課及議課的啟示

悼念恩師---歐用生教授